close
本文轉錄自天下雜誌旗下的【快樂工作人雜誌】月刊65號(2006.02.01出刊)李昌鈺訪談文,雖然對天性浪漫不羇的我們這群人來說不容易,不過讓大家也讓我自己作為參考的典範吧!
你有「今日事,今日畢」症候群嗎?聽聽國際刑事鑑識大師李昌鈺的體會,或許可以改變你對時間的感受。
李昌鈺常說,人到世界上一次,一個人一天只有24小時,不可能更多。成功的關鍵,就在怎麼樣善用這24小時。
為了爭取更多時間,做更多事,李昌鈺曾說,他每天少睡2個小時,吃喝只用 1.5 個小時,一年就能省下 3,285 個小時。如果將節省下來的時間拿來工作,一年就能比別人多做三年的工作。
正是這「一年抵三年用」的哲學,讓起跑點沒有家世、沒有背景的李昌鈺,終於有了今天的成就。
在李昌鈺深藍色的名片上,印著一枚自己的指紋,也勾勒出他一生不凡的經歷:至今他已經手八千多宗案件,獲頒八百多個獎項,其中赫赫有名者包括美國前總統甘迺迪遭暗殺、前總統柯林頓與國會助理性誹聞、足球明星辛普森殺妻案,甚至應聯合國邀請,到南斯拉夫偵查種族屠殺萬人塚。
眾人束手無策的謎團,都在他手中峰迴路轉,再細微難見的蛛絲馬跡,都在他銳利的眼神下無所遁形。
今日功課今日做,明天還有新功課
然而,問起李昌鈺的成功之道,他的答案卻超乎想像的簡單,彷彿你我從小學開始就聽到的叮嚀:「今天的功課今天做,明天還有新功課」他幾乎不加思索回答,語氣懇切。「我每天不管做的再晚,一定把該做的事情做完。」
說來容易,但若沒有極強的自律精神,絕大多數人都會向惰性低頭。李昌鈺能夠日日實踐,從不懈怠,這股力量源於他絕不服輸的鬥志,還有堅信「化不可能為可能」的人生信念。
李昌鈺出生在大陸江蘇省,六歲喪父,戰亂中來到台灣,家中十三個小孩全靠母親一人撫養,家境清寒。十九歲時他考進中央警官學校,後來以第二名成績畢業。
當警察本來是貧家子弟最穩當的路徑,但李昌鈺心中還有更嚮往的冒險。
1965年,27歲,一心想出國深造的李昌鈺,帶著妻子與口袋中僅有的50元美金來到紐約。想起那段窘迫歲月,李昌鈺幽默又感慨的說,他靠著到「三館」打工才能賺到生活費。「三館」包括武術館教武術、餐館打工,還有實驗室洗試管。
洗完試管,忙著做研究
實驗室報到第一天,二個資深的化驗員對他說:「事情不必做太快,你東晃晃、西逛逛,下班前一小時再做就行了。」李昌鈺不解,「快點作完不好嗎?」他不理同事「洗的越快,越多試管等你洗」的指點,照舊早早完成工作,有空就跟著技師學習操作儀器,甚至幫忙做研究。這些經驗使他對橫跨物理、化學、生物、醫學的法庭醫學產生興趣,從紐約大學刑事科學系一路攻讀生物化學與分子化學碩士,1975年取得生物化學博士學位。
「如果當初聽了那二位老鳥的話,可能今天還在洗試管」李昌鈺回憶這段往事時說。
其實生活上的苦,並不是李昌鈺覺得最難捱的。反倒是他跨出每一步,都在挑戰週遭人的刻板印象,必須面對排山倒海的質疑。像是「警察不必念這麼多書」、「台灣來的警察怎能念生物化學」,甚至到他唸完博士,還有人說「中國人只能教中文,怎麼能當教授」,最尖銳的聲音則出現在他獲邀接任康乃狄克州警政廳長的時候:「美國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有色人種做警政廳長,還要管理上萬的警察?!」
「我聽了覺得很反感,我一定要證明中國人可以」李昌鈺說。靠著嚴格的自我要求,短短三年內他在紐海芬大學由助理教授升上終生教授。2000年他當了兩任警政廳長決定退休時,還被續聘為榮譽警政廳長。
因為要做、要想的事情太多,李昌鈺每天平均只睡3到5小時,即使退休後,一天仍工作16小時。在他的字典裏,根本無法有「Delay」這個字,一天當兩天用都來不及了,今天的事怎麼可能留到明天?
最近李昌鈺獲選為 Discovery 頻道紀錄片【台灣人物誌】六位主角之一。負責拍攝的大夏數位傳播導演陳蘊馥,飛到美國貼身觀察李昌鈺長達半年。他描述李昌鈺的生活是:「永遠在走路之間才有空講話。不管坐車、搭飛機,都在不停閱讀文件,一到目的地,馬上又有人遞上最新的檔案。」驚人的體力在陳蘊馥眼中,簡直是「過動兒加工作狂」。
5段 Carrer 的人生
有一天,陳蘊馥跟李昌預約好早上八點三十分採訪,結果七點三十分已經有一位遠從佛羅里達州前來的老太太找李昌鈺申冤,八點則是他的學生來會面,輪到陳蘊馥時,已經是當天的第三批訪客了。
一般人一輩子可能只有一段工作生涯,但是永遠跟時間賽跑的李昌鈺說,他卻有5段 "Carrer" ,分別是警察、刑事偵查、科學、教育、著書立作。不管每個階段、每種角色,他都督促自己做到國際級的水準。
如果不是這樣,如今「Dr. Henry Lee(李昌鈺博士)」的名字,又怎會像律師丹諾、老虎伍茲一樣,變成一種象徵,對年輕人充滿強烈的吸引力呢?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